他说,未来几十年他只做一件事,就是期待能为这群有共同兴趣爱好的人,提供一个互相交流、产生快乐的地方。
/
似乎没有人能准确定义B站,他的运营者陈睿也不例外。1978年生的他,正运营着拥有中国最年轻用户的网站bilibili(B站)。
他不焦虑、似乎也不困惑。他的头像常年《某科学的超电磁炮》的主角御坂美琴,这也是B站名字的来源。他对为什么流行的是B站,以及B站为什么是B站,并没想过一二三的准确原因。
他不再多提孤独,而是提放松,似乎在和自己内心和解。他说,未来几十年他只做一件事,就是期待能为这群有共同兴趣爱好的人,提供一个互相交流、产生快乐的地方。
7年:二次元不是B站,B站才是B站
3月份陈睿发了12条朋友圈,除了一条是关于足球、一条飞机晚点的,其他全是“二次元”。但在他看来,二次元不是B站,甚至不是B站的首要特征。
“B站最大的标签,就是B站。每一个标签都分别能够代表B站的一个面,但也只是一个面。”陈睿说,虽然说二次元文化的普及,B站起到了很大的作用;但B站不能代表二次元,二次元也不是B站的最首要特征。
陈睿2011年开始参与B站的创始团队,那时候这一网站用苦苦支撑来形容也不为过,谁也不知道它以后会成为一个文化、一个标签、一个如此大的社群。
7年过去,它已汇聚了超过1.5亿个活跃用户,其中90%都是90后甚至95后。超过2/3播放量来自于用户自制和原创视频,每天有超过1万个用户自制和原创的视频通过审核,超过100万个活跃的UP主,超过7000个文化的创作圈子,播放量最高的视频是一个没露脸的女孩子用古筝谈动画名曲……年轻人为什么会聚集在这个网站?
从四个年轻人因为爱好动画、音乐、游戏而聚到一起,到零散交流、主动创作,再到聚集一大批有着这样爱好的年轻人,B站的诞生和发展是一个自然而然、且不断涌入年轻人的过程。“社会的大规律是朝这个方向走的,B站不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。”陈睿说,即便在一开始,B站没有所谓的发展方向,但我们都知道B站“是什么东西”。所以到现在,B站并没有发生质的变化。
“本质上,它创办的初始,是为了给用户带来一种文化或者内容交流的快乐,是一群有共同兴趣爱好的人、互相交流产生快乐的地方”。陈睿说,《我在故宫修文物》3集纪录片在B站有超过200万次播放,远超其他平台,原因就是“在这里,可以找到一群同好和我一起看。”
不了解或者不看B站的人,会觉得和看B站的人之间,似乎真的中间有一层窗户纸、次元壁,这个结界很难被打破,结界内部的人似乎也不希望它被打破。他们似乎成为一个独特的存在,当Bilibili成为上海男篮赞助商时,曾有人开玩笑以后场上会有三种球迷,主场球迷、客场球迷和B站的球迷。
“之所以大家好奇,是因为Bilibili在大家看来,不是一个商品的品牌,他是一个带着温度的社区文化品牌”。陈睿说,做这个赞助是因为两家“一贯要做的事情是一致的”,都是内容的提供者和扶持者。“我比较幸运,我喜欢的是这个,而我做的也是这个。当我在这里,我就是B站的这一面。”
17年:小众不是非主流,有话语权就是主流
陈睿很符合“技术男”的定义:2001年加入金山软件;2006年任金山毒霸事业部总经理;2008年离开金山,创立贝壳安全;2010年贝壳安全被金山并购,成为金山网络(现猎豹移动)的联合创始人——一路技术背景。
他经历了中国第一代互联网企业的起承转合、此起彼伏,认为第一代企业成功的重要原因是人口红利。“那时候互联网是一个全新的平台,这个平台你可以认为是一种新的生产力,和蒸汽机一样,这种生产力是从信息端开始的。”陈睿说,互联网成为世界的基础组成后,自己十年内在互联网企业的经历,如同一个技术工人一样,在完成城市的建设。这个城市,得有路、得有水、得有电,然后得走起来安全、电不会随时断。
但是,互联网基建越来越成熟,人口红利不会一直持续,基建和平台越来越成为创业公司做不了的事情。而基于互联网基建之上各种服务,会变成互联网行业新的机会。
在一次回忆里,陈睿这样写自己:我是第一代网民,我在金山做一个程序员,金山用一条24小时的专线。以前上网都是用电话拨号的,那时候只要我上网,我家就与世隔绝了,因为别人电话就打不进来了。QQ最早是聊天软件。我就问新浪:腾讯能做起来吗?新浪就说:当然不行,QQ都是小孩用的。我当时觉得好有道理,但是他们忽略了一点:小孩都会长大的。从大家开始用QQ到大家都用QQ只用了三年。“所有的流行产品一开始都是小众产品”。
“我刚开始做B站的时候,我承认并没有这样的意识。B站的目标不是要做一家成功的互联网企业。但下一个互联网的成功企业,要有类似的B站的气质和特质。”陈睿说,例如说做好服务,要有一颗纯洁的心;例如说真正地尊重用户,而不是利己掠夺。
受众是否有话语权,是他对主流、非主流文化的定义区别。陈睿认为,未来世界终将是由年轻人主导的,需求也是由年轻人推动的,所有文化的发展都是从年轻人群向大众人群辐射、从经济和文化发达的地区向不发达的地区辐射。这是文化传播的典型路径,未来不可能只有一种模式,而是多种并存。
这也是为什么陈睿认为社群管理方式大同小异的原因,核心只有两条:一是保证相对公平,二是让用户觉得自己有话语权。“我们是服务内容的创作者,所有都是跟着用户的需求走,为什么要做一些B站相关的周边产品?因为用户喜欢,花钱不就是买个高兴吗?
凭借多年的互联网从业经验,陈睿引领着B站实现了从社团到公司的转型,在游戏、广告专区、线下活动、周边衍生品电商等方面进行不同程度的商业化尝试。
但正是由于用户至上的理念,B站几乎所有商业化都推进得小心翼翼。例如推出“大会员”计划,陈睿会在知乎上详细地解释,不会影响目前B站所有的现有功能和体验,也不是视频网站的去广告的付费会员,新番无广告的政策永远不会变。
N年:不会为变现而变质,永远都不“生意驱动”
2015年陈睿在一次演讲时曾说,“B站上面你不孤单,只要你有需求就可以找到跟你有共同爱好的人,其实这一批年轻人内心是孤独的,包括我的内心也是孤独的,我觉得每一个上B站的人内心都是孤独的,都是希望进入一个有共同爱好的社区。”
可进入2017年,陈睿似乎想法变化了一些,他不再去提“孤独”这个流行词,他更多是提放松和宽容。
“但总比手里一直什么都没有好吧”。陈睿说,互联网看上去是把人与人的距离缩短了,但实际上也会造成一种新的孤岛。朋友圈就是一个信息岛。所谓中产阶级的焦虑,只是因为他们身边的人是这样的状态。
似乎人到中年,人们逐渐开始学会和自己的内心和解。
他认为,B站是多元化文化的代表,这才是它对外输出文化的一个重要标签,一个“基于创作的多元化内容社区”。年轻人这个标签,不是刻意去营造的,它只是一个现象。“从一开始,B站就没有想过会面向95后或00后做一些特殊的事情,但涌入的用户一直持续在18岁左右。B站从来没变化,以后也不会变,它永远都不是一个生意驱动的东西”。陈睿说。
在他理解,B站的用户内心是真正的放松和宽容的,这种放松和宽容来自于,更好的生活环境、更合理的教育和更多的自由度选择。70后、80后这一代人的父母,终生被生存的安全感所担忧,从小传递给孩子的都是不安全感、忧患意识,以至于我们的童年是被长辈的不安全感所驱动的。“而95后、00后这一代人,是真正放松的状态。人放松了,看很多东西会更积极和乐观”。陈睿说,这就是B站遵循的大规律。
陈睿将文化产业发展分成三个阶段:十年前“政府驱动型”,那段时间各地政府特别重视动画产业,建基地、给补贴。
真正的分水岭是2012年,互联网给了中国动画一个巨大的发展机会,解放了中国动画的市场。过去,动画都是靠电视台给时间段,厂商无法在一个正确的市场规则下进行良性的市场竞争,并不科学。而2012年首部只在网络落地的动画《十万个冷笑话》开始在网络爆红,真正让用户和内容建立了直接的连接。
当媒体的基础建设、覆盖率、到达率高到一定程度;当大部分人不去忧心衣食住行,放松下来享受文化的快乐;当越来越多的“没有饥饿记忆”的创作者参与进来,动画产业的发展才进入了繁荣的第三阶段。
陈睿认为,衣食住行等物质需求已经被基本满足了,未来的需求是从更多变更好,或更多样化;而在服务领域、文化领域,现在基本的精神需求是没有被满足的。“属于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,中国动画的产量连日本的十分之一都不到”。
这大概就是陈睿的初心,希望能提供出更好的国产原创内容。2016年,因为一部新番出现了广告,B站的不少用户炸了。后来出现了一幕堪称教科书级别的危机公关:陈睿在知乎上长篇解释,是其他同行以“商业共平”为由,向版权方提出,获得授权的各家必须统一使用贴片广告作为商业模式,最终被版权方采纳。
文章的最后,陈睿说,“b站未来有可能会倒闭,但绝不会变质。”
不知道从哪一天开始,有人将“变现”和“变质”对立起来,总是讨论卖广告是不是就变质了、收会员费是不是就变质了、用户多了是不是就变质了?六一儿童节,我们把很多寄语送给朋友圈,最多的一句就是,“愿你出走半生,归来仍是少年”。对于年轻的B站而言,它的宿命在哪方谁在不知道,但我们对这种“还是少年”气质的渴望和情怀,不应该成为前进路上的枷锁。
来源:中国企业家杂志。本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,内容为作者观点,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,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。本文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,转载目的在于学习分享与传递更多信息。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或其它问题,请及时与我们联系,我们将立即更正或删除相关内容。
发表评论
暂时没有评论,来抢沙发吧~